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!手机版

快书网 > 女频言情 > 本王这袖,断的彻底颜荀盛子戎结局+番外小说

本王这袖,断的彻底颜荀盛子戎结局+番外小说

八字过硬 著

女频言情连载

可每逢宫中有夜宴家宴,父皇是从不召二哥来宴饮的,父皇不喜二哥,比不喜我更甚些。我幼时听路公公说过,二皇子的母亲,是个丑陋不堪的侍婢,若不是父皇醉了酒,是断然看不上那个贱婢的。可那贱婢有福气,不过一夜便得了龙种在肚。父皇为免落朝臣口实,也为了侍婢腹中那个孩子,才不情不愿封了她一个贵人位分。无奈她这个贵人做的并不长久,生下二哥后,她就莫名患上了血崩之症,太医院都推搪说束手无策。是以这位贵人,产子后不到月余便撒手人寰。路公公是母妃宫里的首领太监,他同我说这些时,说的十分尽心传神,绘声绘色。说那贱婢是如何的貌若无盐,又是如何的出身卑微,凭她也敢来同我母妃争宠云云。我听着多有不解,只问:“明明是父皇强占了侍婢,侍婢又为父皇绵延了子嗣,为何会得...

主角:颜荀盛子戎   更新:2025-07-04 03:31:00

继续看书
分享到:

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

男女主角分别是颜荀盛子戎的女频言情小说《本王这袖,断的彻底颜荀盛子戎结局+番外小说》,由网络作家“八字过硬”所著,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,本站纯净无弹窗,精彩内容欢迎阅读!小说详情介绍:可每逢宫中有夜宴家宴,父皇是从不召二哥来宴饮的,父皇不喜二哥,比不喜我更甚些。我幼时听路公公说过,二皇子的母亲,是个丑陋不堪的侍婢,若不是父皇醉了酒,是断然看不上那个贱婢的。可那贱婢有福气,不过一夜便得了龙种在肚。父皇为免落朝臣口实,也为了侍婢腹中那个孩子,才不情不愿封了她一个贵人位分。无奈她这个贵人做的并不长久,生下二哥后,她就莫名患上了血崩之症,太医院都推搪说束手无策。是以这位贵人,产子后不到月余便撒手人寰。路公公是母妃宫里的首领太监,他同我说这些时,说的十分尽心传神,绘声绘色。说那贱婢是如何的貌若无盐,又是如何的出身卑微,凭她也敢来同我母妃争宠云云。我听着多有不解,只问:“明明是父皇强占了侍婢,侍婢又为父皇绵延了子嗣,为何会得...

《本王这袖,断的彻底颜荀盛子戎结局+番外小说》精彩片段


可每逢宫中有夜宴家宴,父皇是从不召二哥来宴饮的,父皇不喜二哥,比不喜我更甚些。

我幼时听路公公说过,二皇子的母亲,是个丑陋不堪的侍婢,若不是父皇醉了酒,是断然看不上那个贱婢的。

可那贱婢有福气,不过一夜便得了龙种在肚。

父皇为免落朝臣口实,也为了侍婢腹中那个孩子,才不情不愿封了她一个贵人位分。

无奈她这个贵人做的并不长久,生下二哥后,她就莫名患上了血崩之症,太医院都推搪说束手无策。

是以这位贵人,产子后不到月余便撒手人寰。

路公公是母妃宫里的首领太监,他同我说这些时,说的十分尽心传神,绘声绘色。

说那贱婢是如何的貌若无盐,又是如何的出身卑微,凭她也敢来同我母妃争宠云云。

我听着多有不解,只问:“明明是父皇强占了侍婢,侍婢又为父皇绵延了子嗣,为何会得这样的下场?”

路公公捂嘴一笑:“小殿下慎言,咱们陛下九五至尊,那贱婢出身低贱,如何能入陛下的眼?能留着她,也无非宫中子嗣稀薄,图她肚里的孩子罢了”

太医院的医正姜明岐,打我记事起,便常来凝香殿给母妃诊脉,我知道他是母妃的人。

不让太医院医治那位贵人,想来也是母妃的手笔。

那一日我走在长长的宫道上,心里有许多想不通的事。

我不明白为何父皇做下了错事,死的却是那个小侍婢,也不明白母妃为什么,不能允许旁人分走父皇的宠爱。

时光一晃,当年宫闱之中的两个小儿,此刻双双站在了这一段廊檐下。

这里距紫禁城千里之遥,往日缠绕于宫廷之中的种种规矩,好似也山野路远,没有规束着这一方小小的肃王府。

我本不欲对着自己这个二哥多话,此刻却很想问他一问,为何会筹谋造反。

“夺嫡之时二哥闭门不出,我原以为二哥对皇位是无心的,现如今天下已成定局,二哥为何要反?”

肃王一笑:“大抵是想给自己挣出一条活路吧”

我不解:“夺嫡那年皇上都未对你动手,如今只要你安守本分,皇上又怎会对你赶尽杀绝?”

肃王伸手拍了拍我的肩,好似忍不住一般笑出了声。

“子戎,你知道我母亲死的蹊跷,是不是?”

“是”

“那你知不知道,你母妃死的其实也很蹊跷”

我闻言心里一震,咬住了牙关,深深看了肃王一眼。

肃王仍是笑:“当年我母亲重病,你母妃不准太医为她医治,生生熬死了她,这其实不打紧,毕竟贤妃娘娘,是和皇后分庭抗礼的宠妃,弄死个把贵人,算什么大事呢?”

我沉默着,肃王抬腿跨过了回廊的矮栏,背对着我坐在李子树前。

“你同子寰一胞所生,可性子实在差的远,那年你母妃与人私通,被皇后一道秽乱后宫的懿旨处死,你跪在凝香殿里哭的撕心裂肺,痛不欲生“

“可子寰彼时养在皇后娘娘座下,他本可以在那道懿旨落定之前,去求一求皇后娘娘,求她不要杀自己的母亲,可他没有,他什么也没说,因为他知道,如果他想当皇帝,他就只能有一个娘,然而那天夜里,他却来庆辉殿里找了我,他说,他知道是我在贤妃的酒里下了药,那姜明岐对贤妃本就情根深种,是我这一味情药,让两人捅破了窗户纸,在苟合之时被皇后娘娘捉了黄雀”


付桐在掌柜走后才开了口,这回换他站到了我桌边,他依旧垂着眸子,喃喃道:“多谢王爷,付桐终是承了王爷的情”

我打了个哈欠,心里深知这掌柜是拿租银,捏住了付桐这个老实乐师。

可看着付桐这份儿执拗劲,也没法子再跟他讲利害,只得实话实说。

“你不必谢我,我往日听曲儿,砸个三五千银子赏人也是有的,遑论你比他们弹都好,这箜篌送到你手里,才不算糟蹋, 那掌柜若再为难你,你便说自己是璞王府出来的乐师,晾他也不敢再为难你”

向熹坐在对面,看着我和付桐说话,面上似笑非笑。

付桐却好似没看见向熹一般,只从自己桌上拿来酒壶,将我面前的酒杯斟满,又给自己斟了一杯。

而后便抬了头,下了决心般看着我。

“付桐谢过王爷赠琴,此恩没齿不忘”

话毕,付桐将杯中薄酒一饮而尽,又对着我一笑。

这一笑,大抵是我同他相识以来,他笑的最真心的一次。

我晓得,往日的恩怨,自此刻才算破了冰面,积压在心头的愧悔,顿时被抚平了些,我捻了酒杯,也仰头干尽,只说:“公子言重”

向熹看着付桐,神色有些复杂,却难掩轻蔑,嘴角一直挂着耐人寻味的笑容。

索性付桐不曾同他说话,也未瞧见向熹的脸色,谢罢了我便离去。

这顿饭吃的挺有意趣,付桐的事困扰我许久,如今有了这一段曲折,或许我也算弥补了他一二分。

此刻时辰已经到了傍晚,紫苏桃子吃尽,向熹便陪着我在街面上闲逛。

我看他一脸闲适的样子,觉得自己该同他讲一讲自己和付桐来龙去脉。

毕竟,若是他有个说不清道不明的故友,我心里只怕也会有疙瘩。

“你不问我?”

向熹挑眉:“问你什么?”

我清了清嗓子,尽力自然道:“问我这位付公子的事”

“他碰过你么?”

啊?

我愣住,一时没明白向熹说的这个碰,是什么意思,待我反应过来,耳朵便烧了起来。

可话已至此,没有不老实交代的道理。

“他没碰过我,我却碰过他”

向熹没有答话,只是静静望着我,片刻过去,他忽而一笑:“算了,谁叫我喜欢你”

......

这一趟在蓉城流连十日有余,再不回玉门关,只怕宫里那位又要放出鸽子来问话。

届时我总不能说自己正领着心上人四处溜达呢吧?

说起来,我还是个被贬之身,守关虽比流放略好听些。

可待遇其实大差不差,稍有不慎,也有的是帽子能扣死我,什么擅离职守啊,临阵脱逃啊,随便一个罪名,就够我喝一壶的。

该回去了。

上路前,我在马市里挑了两匹纯血的胡马,预备出了蓉城,就直奔玉门关,一个月路程不长不短。

若马快,想来还能早上一旬,早一旬就有早一旬的好处,玉门关夏季极短,此番回去,只怕已经秋初。

路上依旧披星戴月,有时夜里来不及进城,就只能寻个近郊的林子生火过夜,这一夜也如是。

向熹抱着捡来的枯枝生火,我背靠着松树假寐。

向熹点燃了篝火后,便说自己去小解,我没睁眼,连日奔袭着实累人,只对付着点了个头,表示自己晓得了。

向熹回来后,将自己的外衫盖在了我身上,林中寂静,我迷糊着睁了眼:“你不冷吗?”

向熹摇了摇头:“草原比这里冷的多”


我睁眼时,天色还是黑透的。

这么个万籁俱寂的时刻,很适合回想起一些旧事。

合燕郡主是云南王的嫡女,自幼教养在太皇太后身边,我朝教育事业相当开化,女儿入亦可入国子监读书知礼。

颜问慈因是肱股之后也得了恩典,跟着皇子郡主一起在国子监读书。

郡主就是合燕。

皇子么,便是本王。

哥哥彼时已经入了东宫,课业都是由太傅去往东宫教授。

那时候我们几个小小学子,也不过十五六的年纪,颜问慈生的唇红齿白,俊秀非凡,我总拿他当个女孩儿。

合燕是个烂漫性子,长一双杏眼儿,见我时笑,见颜问慈也笑,就连见了喜欢打人手板的颜太傅也笑。

国子监庭中有棵海棠树,每至夏末秋来,便开一树粉嫩的海棠花,香的绵绵密密。

合燕爱极这树海棠,每次下了学,都在地上捡些落花夹在书页儿里,珍惜的留住那一抹香浓。

有一日天气晴好,我隔窗见她提着鹅黄的裙摆在庭中捡花,便对她说:“小燕儿,地上的都脏了,你爱这花,哥哥上树给你折一股下来”

合燕闻言只弯着眼睛笑,腮边儿红红的,半晌才开口。

“不用了表哥,燕儿拾花无非是为看花,若为了看花而折花,岂不作践了花?且......在燕儿心里,表哥肯替燕儿折花,便已经是将花给燕儿了”

我趴在书案上撑着脑袋,被午后的日光弄的昏昏欲睡,听不懂她这一番绕口令似的话,只得随她。

彼时的颜问慈在做什么呢?

啊,他好似站在花树另一边,手里还握着一节儿花枝。

那花枝......大抵是想要送给合燕的吧。

我喜欢颜问慈,是多过合燕的。

不为旁的,就为他在堂上能够和颜太傅对答如流,亦为他每回在太傅问我书时,都能押中题目,提前写好一张小抄给我。

因着他,我少挨了许多手板。

他又生的漂亮,平日里穿一身竹青色的长衫,看着很似一棵端正新鲜的嫩笋,很是讨喜。

我那时不知情事,更不知情爱,只晓得自己喜欢同他一起读书,做什么都爱叫上他一起。

头一次偷偷出宫,也是去找了他。

彼时的颜问慈叫忠义家风压的不似个孩子,学问是做的不错,可到底有些书呆气,我不喜欢他事事隐忍,事事周全。

于是那日出宫,我便翻墙进了老太傅家中,我穿着便衣长衫,也选了个松石绿的,彼时正值夏日,颜府中四处葱茏。

我悄无声息跳下了墙头,同那一片绿叶草丝混成一色,竟无人发现我。

我找到颜问慈的时候,他正坐在书房窗边读书,从我这里看去,他端坐在书案前,窗口四边儿铺满了油绿的爬山虎。

这个景致搁在京城夏日之中,其实是个俗景,富家公子临窗闲读,寻常人家也有的。

只是颜问慈坐在那里,就不大一样了。

水灵灵的日光被树叶儿割碎,落在他眉眼肩头,明暗交杂,半热的风从我耳朵底下扫过,又往前扑了一尺,扫过了他的耳。

他读书读的认真,我看他看的也认真。

我也忘了那天我在日头底下站了多久,最后是他看累了,抬头看向花园中时,才瞧见了我。

“殿下?”

我笑:“我原是来找你玩儿的,不想今日休课你却还在读书,倒叫我不敢打扰了”

颜问慈一笑:“都是闲书,只是殿下出宫,可请示过皇后娘娘了?”

我笑而不语,看着他不说话。

颜问慈亦笑了,我从来不是个乖觉的皇子,出宫玩乐也不过是种种错事里的一小桩。

我拉着颜问慈走了墙头,两人一起翻出了颜府,他幼时便习武的,是以这个墙翻的很是顺当。

我同他走上长街闲逛,说些不咸不淡的闲话。

“我在宫中出来不易,你在颜府也不得自由,除了国子监,咱俩素日也见不到,都没机会一处玩”

我捏着油纸包的盐津梅子,自己嚼了一颗,顺手也喂了他一颗。

颜问慈被梅子咸的一皱眉,但忍着没吐出来。

“殿下在宫中有兄弟玩伴,我学问不够,德行不足,若日日相伴,心里多有惶恐”

我笑:“你简直叫颜荀管傻了”

我拉着颜问慈进了一个清爽的小酒肆,从前在母妃身边伺候的小太监路公公告诉过我,上了御街第三个岔口,打右边拐二十来步,便有一家酒肆。

这家酒肆名叫桃花坞,里头的果酒冠绝京城,门脸儿虽不大,可味道是极好的,母妃很是爱喝,是以他时常会出宫采买。

颜问慈见我抬脚往酒肆里走,一时有些踯躅:“殿下要饮酒?”

“嗯,要饮,问慈还未饮过酒吧?”

我笑嘻嘻的同他说道,说罢也不等他回话,扯着他就踏入了酒肆。

嘴上还劝他道:“你心安罢,果酒而已,你我两个少年人,还能叫果酒醉死了?”

事实证明,少年人没什么了不起的,果酒也是会醉人的。

如今想想,那日错就错在那包盐津梅子上。

盐津梅子这个东西,初初咬进嘴里只是咸,令人口中生津,可再嚼个一阵子,便是酸甜的口味,梅子中那一点点甜,就会被盐味托的异常美妙。

若此刻再来一杯清冽的果酒,便是十足的鲜活滋味。

我同着颜问慈上了酒肆的小二楼,就着梅子饮酒,推杯换盏间聊了些侠客传记,不想酒兴之下越聊越投机。

也是那一日,我才知道颜问慈是不想做文官的,颜家一门近年来出挑的子辈不多,就好比颜问慈的亲爹颜若明,虽过了科举承了个礼部的差事。

可礼部侍郎到底是个闲差,离替颜家光宗耀祖还差的远。

颜问慈是长房长孙,打下生那天,脸上就写着争气两个字,三岁识的字,五岁背的诗,七岁便能写上两笔小文章。


向熹一笑,松开了我的下巴:“但愿这是最后一回”

不知为何,近日来我总觉得,向熹不比在边关时单纯了,一颦一笑间,气势颇压人。

这样虽没什么不好,可眼看着他是越来越难糊弄了,还是挺叫人头疼的。

不过这都不是最要紧的,最要命的还是我自己。

我既喜欢曾经那个单纯温柔的向熹,也喜欢如今这个促狭聪慧的向熹,这实在是个很没出息的事。

方才我见付桐时,只有一瞬间的讶异愧疚,便再没有旁的感觉,往日有过的惊艳喜爱,此刻皆荡然无存。

打那一刻起,我就知道,自己这颗心,已全然交于那个绿眸少年了。

台上歌姬就坐,红纱覆面堕马髻,鬓边簪着好大一朵朱砂芍药,丝竹乐声徐徐而起。

这样一个纸醉金迷的花街小楼,我原以为里头的曲目定是风流多情的,不想歌姬一开口,竟唱了一曲《团扇歌》。

“新裂齐纨素,皎洁如霜雪。裁作合欢扇,团圆似明月。出入君怀袖,动摇微风发。常恐秋节至,凉飚夺炎热。弃捐荚笏中,恩情中道绝”

这个歌姬是个水凉凉的嗓子,唱此哀歌更添幽怨,曲末诸般乐器皆停了,只剩一抹陶埙的伤音徐徐呜咽。

曲是好曲,词是好词,歌姬喉间功力不俗,的确妙音。

曲毕,我将那生春酒饮过一半,叹了口气,已经许久没有听过这样好的曲调。

那《团扇歌》乃班婕妤笔下之诗,词中含怨,句句怨的皆是帝王薄幸。

汉成帝自得了飞燕合德后,便将往日的爱妃弃于幽宫之中,不复相见。

这个爱妃,便是班婕妤。

这首《团扇歌》,也还有另一个名字,唤作《怨歌行》。

歌姬唱罢,施了一礼,堂中宾客躁动,伺候茶水的小伙计。端着一个红漆的木盘四处流窜接赏钱。

我冲着一个小伙计招了招手,小伙计极殷勤的就来了,我怀里掏出一张银票,小伙计眼睛一亮。

“公子,咱们楼里打点的都是散碎银子,这票号忒大了些,咱们不好......”

我摇了摇头:“这并不是赏歌姬的,台上弹箜篌的小公子,是我的一个故人,这是他家里人给他捎来的银票,你且给他就是”

小伙计闻言,恍然大悟的点了个头:“一定的,这就给付桐公子送过去”

向熹看着我交代小伙计,亦拿起生春酒饮了半坛,此刻那老叟的酒坛子已经空了。

我回眸看着向熹:“可见这酒不烈,你我这样豪饮,也还未醉”

向熹不置可否,轻笑起来:“我没醉,你却醉了”

我觉得他是胡说,今日的曲儿听的差不多了,我欲起身,谁知刚一站起,脚下便软的一塌糊涂。

整个人没骨头似得往向熹怀里栽去,向熹大笑:“你这个酒量啊......”

那一夜,我又是被向熹给抱回去的,楼子里人多眼杂,却胜在吃过见过,瞧见两个男子抱在一起,也不觉有异。

只是我醉的太过,不曾瞧见付桐下台时的样子,也没瞧见小伙计将银票给付桐的时候,他那轻蔑的一笑。

向熹抱着我往客栈走,我在他怀里醉的不知今夕何夕,等在道边吐过三回之后,方知蜀酒之浓。

蜀酒浓无敌,杜公诚不欺我......

等回到客栈,向熹弄了热水给我沐浴,顺带将酒气发一发。

我赤条条的栽在浴桶之中,因坐不稳,手底下还扣着浴桶上的铜箍子。


时至夏季,暑热难消,俗话说“春边秋鲤夏三黎”,如今正是吃鱼的好时节。

我点了一道清炖小鲫后,再看旁的肘子烧肉,就觉得有些起腻。

向熹见我点菜点的意兴阑珊,便从我手里接过了菜牌,点了几道清凉的小菜,便着小二离开。

花椒楼名不虚传,从点菜到上桌还不过一刻钟,可见后厨的大师傅是个麻利人。

清炖小鲫不错,也鲜也甜,但我自小吃惯了御膳房的手艺,尝着也没什么了不得。

倒是向熹点的一道紫苏桃子,十分清新顺口,正当季的鲜桃,剥了皮拿白糖腌好,白嫩的桃肉用碧绿的紫苏叶子包上,一口一个。

香而不厚,甜而不腻。

向熹见我爱吃,将盘里有的几个通通夹到了我碗里,一顿饭渐渐得了趣味。

正值吃的痛快的时候,隔壁桌上却来了人,我叹了口气,也不知该说自己阴魂不散,还是付桐跟我确有缘分。

付桐在隔壁桌上落座,身边还有一位友人,看着是个商人模样。

此人约莫三十来岁,穿金戴银,大腹便便,唇边还有两撇猥琐的小胡子。

我皱了皱眉头,付桐这样一个光风霁月的人,怎么会和这号人混在一起?

付桐也瞧见了我,先是一愣,而后极大方的行了个拱手礼,我亦回了礼。

之后便有意无意往那边儿瞟上一眼,两桌距离颇近,谈话声渐渐入耳。

那猥琐的小胡子道:“付公子,咱们也不是不给你通融,只是那箜篌不是个贱卖的品相,如今租给你,也是见你拮据,一时拿不出银子买下,现在这箜篌越弹越旧,你若再拿不出银子......”

话至此处,付桐又起身对着那小胡子行了一礼。

“卢掌柜,此番是我不对,我这几日存下一点散碎银子,先付这几日的租钱,等下个月我......”

付桐的话还没说完,便被那小胡子打断了。

“你月月都是这些话,下个月能怎么样呢?你一个乐师,赚的无非就是那些赏钱茶钱,这箜篌崭新时我卖二百两白银,如今叫你弹旧了,折一百五十两卖你,你也拿不出来,你这不是坑我吗?”

向熹端着茶杯,和我一起听着隔壁动静,只是他的眼睛始终落在我脸上,未曾多看付桐一眼。

这个墙角听到这里,我晓得自己该站起来了,于是提了长衫,走到了隔壁桌前。

“掌柜,付公子是弄弦鸣琴的风雅之人,若将黄白俗物挂于嘴边,何来这一缕雅音存世,今日本王便买下这架箜篌,赠于付公子”

那小胡子见我开口愣了一愣,又闻我自称本王,一双鼠眼儿转了几转,登时就跪了下去。

“草民卢氏,不知是王爷大驾,还望王爷宽恕”

我抬手免了礼,付桐见状垂了眸子,不知在想什么。

我将银票拿出来,递进小胡子手里,小胡子连声道谢,话末又眨巴着眼睛,小声问了一句。

“不知王爷尊号几何,草民生在蓉城,不曾进得皇城......”

我笑,像他打断付桐那样,打断了他的话。

我今日穿件净面儿长衫,看着也的确不像个王爷,看来这厮是怕我李代桃僵。



本王名叫盛子戎,是当今陛下的胞弟,一胎双生的那种胞弟。

若是我兄弟二人生在寻常人家,那便是一个兄友弟恭的和谐景象。

可偏偏我俩生在了帝王家,爬出娘胎那一刻,就注定了只能活其一的悲剧。

毕竟龙椅只有一把,一个要坐,另一个大抵也不想站着。

然本朝立长不立幼,我运道不大好,下生便是那个幼。

这把龙椅别说坐了,站边上喘口气儿都算意欲不轨。

十岁那年我看着哥哥穿上了太子黄袍,只觉得这一身黄澄澄很是新鲜,便缠着哥哥也给我穿穿。

不想童言有忌,我为这一句话,生受了母妃两个大嘴巴。

明明我俩是双生子,自小的衣裳都是换着穿的,哥哥穿墨衣玄袍,我便穿赤红绛紫。

母妃如此替我俩穿戴,是因为我和哥哥长的实在太像,只能靠衣裳区分。

我意识到了这一点,便时常缠着哥哥换衣裳穿逗母妃玩儿。

往日如此都好好的,偏今日就挨了大嘴巴。

我委屈的天都塌了,冲去皇后娘娘宫里找哥哥,却被宫女告知太子殿下正习国策不得空见我。

那时我还未曾意识到,父皇为什么要将哥哥送去皇后娘娘宫中教养。

又是为什么我不能再叫哥哥为哥哥,只能叫太子殿下。

等我明白的时候,皇后娘娘已经一杯毒酒赐死了我秽乱后宫的母妃。

还顺手给正在守灵的我,来了一碟子毒点心。

我因伤心母妃的死茶饭不思,小宫女见我始终不肯动那碟点心,便哄我道:“这是太子殿下送来给小殿下的”

我心里顿时就热了起来,是了,母妃死了还有哥哥,我并不孤单。

我咬了一口点心,即便味同嚼蜡,却还是尽力往嘴里塞,唯恐不吃就糟践了哥哥的心意。

即便一刻钟后我被那点心药的口吐白沫,却仍没疑到哥哥身上。

我在凝香殿里打滚,拼命揉搓着自己的肚子,只觉得肚里火烧火燎,连气门都不通了。

弥留之际,我看见母妃的魂魄从棺椁中飘了出来,她想摸我却摸不到,只能哭,哭的伤心欲绝。

自那以后,我便见不得女人哭。

最后是华将军冒着大不韪佩剑进了后宫,拼死将我带离了凝香殿。

又在朝堂之上对着父皇三跪九叩,陈情皇后娘娘是如何指使宫女谋害皇子的。

父皇轻飘飘罚了皇后娘娘禁足三月,这三个月里我高烧不退,呕吐不止。

期间一直糊里糊涂,耳边只有华将军低沉的念叨。

“小殿下,你要记得,这毒伤了你的脑子,日后万不可再习诗书骑射,装疯卖傻方可保命,贤妃娘娘对华英有恩,此番若能保住小殿下,老臣泉下再见娘娘也无愧了”

我将这番话听进了心里,其中那句日后万不可再习诗书骑射尤其牢记。

我本也不爱读书骑射。

什么大道国策什么圣人之言,哥哥去学不就好了。

我又不是太子,一天天泡在国子监里看着老太傅吹胡子瞪眼,实在没趣儿。

如今好了,连教我骑射的华将军都说不用学了,想必是真的不用学了。

这毒虽让我吃了苦头,可眼下免了念书求学之苦,甚妙,甚妙。

自我退了烧,便住进了离东宫最远的一方小殿里,伺候我的嬷嬷和宫女各有一个。

我白日斗蛐蛐,夜里听蝈蝈,日子过的可谓自然和谐野趣横生。

有时我也会想起母妃死前的日子,那时我被母妃逼着看四书背五经,时不时还得熟悉熟悉兵法布防,总是不得闲暇。

连偶然想吃个大荤,母妃都会对着我摇头,只说茹素可得仁义慈悲。

我不晓得我要仁义慈悲做什么,那玩意儿能有东坡肉顶饿吗?

我看不能罢。

不过现在好了,没人管我了,东坡肉一日进上两餐也使得。

只是......总有很偶尔很偶尔的一刻。

我会很想念母妃,想念哥哥,想念教我骑射的华将军,想念授我诗书的老太傅。

想念养心殿里......总是先抱哥哥的父皇。

哥哥自小就是比我聪明的,父皇曾在御花园里提下一个上联“厚德才,孚和协,时成尔事”,哥哥便对出一个下联“修文乐,讲礼仪,更造吾民”。

父皇见后大喜,说哥哥很通王道,老太傅和老丞相听完这话,当即成了太子党。

内阁六部尚书并中书令也看清了风头,紧跟着押宝了哥哥。

彼时的我不爱逛御花园,并不知道这一幅对联,只晓得今日嬷嬷端来的苏造肉有些馊了,食难下咽。

待我们兄弟二人长到十七,父皇就驾崩了。

这驾,崩的特别突然,偌大一个紫禁城,消息传到我这里的时候,已经没有什么令人心惊的悲痛了。

三九大寒,鹅毛雪下的密密匝匝,我记得那天的日子,那是腊月廿八,除夕夜前两日。

我里头穿着嬷嬷缝的夹袄,外头罩着孝衣麻披,脚下一双麂皮棉靴,一步一步向着养心殿的方向走。

麂皮棉靴是早几年做下的,已经有些小了,针脚也不像新鞋那么密。

宫道上的积雪深重,走久了,雪水就湿了里子。

等走到养心殿的时候,我脚已经冻的没了知觉。

殿里殿外跪了几百人,各色官袍宫装外头都披了丧服,老内监拉扯着我进了殿内。

皇后娘娘和哥哥跪在我身前,父皇明黄色的龙榻香帐不似往日有龙涎香气散出。

殿中偶有妃子哭声但大都屏气凝神,我被这静默哀声唬的害怕,足下又冻的发疼。

便伸手拉了拉哥哥的衣裳,希冀哥哥能同我讲一句话,一句就好,有这一句我便不害怕了。

可哥哥没有回头,回头的是皇后娘娘。

她看了我一眼,明明是父皇驾崩普天同哀的日子,她却笑了。

她说:“子戎,莫要触及天子衣冠”

我愣了愣,将手从哥哥衣裳上拿开,这时才发觉哥哥仍穿着一身明黄。

碰一下就要挨两个大嘴巴的明黄。

哥哥登基了。


登基前夜,嬷嬷死守着我,我却还是翻窗跑出了小殿,向着东宫去了。

我本想从幼时那个偏殿角子里钻进去见哥哥一面,却不想被东宫的侍卫生擒了。

侍卫一路将我提至东宫书案前,哥哥身侧坐着皇后娘娘。

殿中明烛火暖,龙涎香气从紫金香炉里丝丝漫出,徐徐浮空。

我揉了揉鼻子闻不大习惯,只问哥哥:“哥哥还记着母妃么?母妃要是晓得哥哥成了皇帝,定会高兴的!”

哥哥坐在书案之后,黄袍玉带蟠龙顶冠,用同我一模一样的那张脸面无表情道:“朕只有母后,不曾有母妃,子戎,尔今日擅闯东宫意欲何为?”

我看着哥哥,忽然就悟了,哥哥大抵已经随着父皇母妃一并死了。

堂上这位可以是皇后嫡子,东宫太子,当今天子。

唯独不能是罪妃生下的双生子。

我贴着皮肉藏在棉袍内里的那一份贺帖,最终还是怎样拿来,便怎样拿了回去。

夜里嬷嬷给我臀上上药,一边哭一边问我为何要去东宫讨打,我回来时便将贺帖烧了。

此刻只答:“我看皇上足下的龙靴厚暖,想去讨一双旧的穿,不想太后娘娘在,说我没规矩就打了我一顿板子,以后不去了,再不去了......”

后来我岁至及冠,到了封王开府的时候。

皇上一道旨意下来,给了我个璞王的名号,另有一些稀稀拉拉的封赏和京郊的一间小院儿。

说是小院儿其实也不小,三进的宅子还带个后花园,花园里还有一眼活泉。

我人还没出宫,心便已经飞进了那方小院儿里。

紫禁城啊紫禁城,生囚了本王二十年,这憋屈皇子谁爱当谁当吧。

本王去也!

白乐天曾有一诗,多的本王记不住,唯有一句颇合本王现下的心境。

“他日若得脱身法,生吃黄莲苦也甜”

白公大才,再没旁的话,能表本王此刻所思所想了。

自小院儿门楣挂上了璞王府的匾头,本王便好似那脱了缰的野狗。

府门一关,就地成仙。

寻欢作乐,不在话下。

只是本王寻的这个欢,却与寻常男子有些出入,本王不爱美娇娥,只爱美少年。

头几回本王还有些天子胞弟的矜持,逛楼子逛的尚算克制守礼。

无奈常在河边站哪有不湿鞋,一日本王大醉,见楼子里一个弄箜篌的小郎君眉目生的多情不已。

顿时起了心思,可掌柜说这位小郎君专管奏乐,清高不已。

本王乐了,烟花柳巷中,颠鸾倒凤处,无非是银子多少的问题。

于是狠下了一番血本后,本王借着月色趁着酒劲儿,就将人抱回了璞王府。

路上少年在怀,面色冷清如水,然本王只想着回了王府,将人先这样,再那样,怎么痛快便怎么折腾。

隔日天光大明,本王酒意褪尽,见卧榻里侧躺着一个少年郎,方才忆及昨夜,大呼荒唐。

怎么能把人带回王府呢?

少年见我尴尬,不过一笑,并不多言,拾掇了一身长衫便离了王府。

我看着少年决绝的背影,狠狠给了自己两嘴巴。

盛子戎啊盛子戎,你何以贪玩至此啊。

少年走后,我自觉这事儿没完,心里愧悔难当,只想着该怎么补偿这个少年。

随即又进了一趟楼子,同楼子里的掌柜问求一个补偿的法子。

掌柜颇为难:“王爷仁义,只是付桐从前也是个富家公子,家里失了势才流落至此,从不讨皮肉生意,只图个茶饭温饱,只怕王爷给了银子才真叫作践了他”

我坐在雅间中,叫这一番话说的心里沉甸甸。

一朝醉酒伤了真君子,本王着实是该死。

然,觉得本王该死的人向来有许多。

这桩事既做下了,自罪自责是轻,被朝臣捏住做些文章才叫事大。

事发不过三日,一连二十来封弹劾本王的折子便一道落在了御书房案头。

其中最下血的一折,是曾教过本王诗书的老太傅颜荀所写,折中先骂本王断袖不顾人伦,再骂本王狂悖以权压良。

总结下来就是,皇上,你弟弟着实不是个东西,该杀。

颜荀是三朝老太傅,名臣司马懿见颜荀尚要臊一回,不为旁的,就为颜荀之忠义。

若世上真有贤臣子肯为社稷死,颜太傅便是头一个抹脖子的。

是以先皇重他,今上敬他,门下学子将他捧成荀令君在世。

他一封折子便抵过那些谏官言官一缸唾沫,本王泡在这缸唾沫里臭气熏天,又被这一份折子架到了御前。

万岁高坐御案之后,将一沓折子摔了满殿。

“子戎,你好本领,开府一年夜夜狎妓,如今还敢强压良民,禄银封赏挥霍一空还不肯休,又将府下地皮押出一半与人,让朕猜猜你接下来要做什么,可是要拿着这份地皮银子,迎个男子入门!”

这话说到最后,一向喜怒不形于色的陛下终是气颤了心神,御笔折在手中又狠命掷到了我脸上。

“臣弟死罪”

我跪倒,深知自己此番算是耍脱了手了,被大义灭亲也属寻常。

然而皇帝的心,从来不是我等凡夫俗子能猜透的。

陛下未曾处死我这个罪该万死的混账王爷。

而是发配我去守疆,三个月之后,配两千轻骑,前往那黄沙漫天的玉门关。

从此戍守边关,修身养性,求问人间正道。

圣旨最末一句,是无召不得回。

我拿着圣旨回了璞王府,坐在小翡翠厅里喝凉茶,不一会儿管家便进来了,只道:“王爷,不曾寻得付桐公子”

我点点头,这本是意料中事。

戍守边疆,才是是情理之外。

我不知这一趟未言归期的守令,会不会再有得召归来的时候。

只愣愣望着厅中挂的一副百花图,心中想起一件旧事。

某一年深春,御花园的花开的一塌糊涂,香的直钻肺腑。

彼时父皇还未驾崩,借赏花名义传了我和哥哥问书,皇后娘娘带着哥哥,母妃则带着我。

父皇问哥哥:“子寰,你且说这火攻一计,妙在何处?”

哥哥一拱手道:“回父皇,借东风之势以燎原,借火舌窜袭以攻城,借粮草一炬以断后”

父皇一笑:“不错”


我听着这个问法,心里慌的只想骂娘,我素日最厌兵法。

兵书里种种阴险诡谲坑杀屠城,叫人看的浑身发寒。

无奈父皇今日偏问这出,那厢哥哥答完了,此刻便该我了。

父皇道:“子戎何解?”

我吓得身子木了半边,生怕说不出来就要挨罚,只得硬着头皮道:“借炭火一盆以暖身,借灶火一门以果腹,借......借草木灰一捧以止血”

父皇皱了眉头,骂道:“暖身果腹只顾安逸!你可解得你名中这个戎字!”

我解不得啊父皇!

十岁之前,我一直以为自己名字里的戎,乃是一个毛绒绒的绒啊!

唉。

时光一晃到如今,只叹年少不知事。

圣旨既出,便没有收回的道理,三月之后,本王便要启程向那边关去。

那里没有楼子,没有花园活泉,唯有一点好处,便是能离了紫禁城中的是是非非。

眠个花宿个柳之类的事,不会再被人写成折子送至御前。

小翡翠厅内静极,管家又上来替我续了一盏茶。

璞王府中除了管家还有两个小婢,这两个小婢也系双生,偌大一个王府,添上本王也不过四口人。

王府初立时,本王上街溜溜达达散德行,不想一抬头便瞧见这对儿姐妹花卖身葬父。

只见两姊妹面目相同眉眼楚楚,心下怜爱顿生,便花了银子将她俩接进了王府为婢。

她俩也乖觉,埋了自家爹爹之后,就一心一意侍奉本王。

刚收了她俩那时节,上一任大理寺少卿白蒙书,还暗戳戳的在请安折子里同陛下提到此事。

说本王买了一对儿十二三的小姊妹进了璞王府,想来是兽性大发,色令智昏如何如何。

折子递上去第二天,本王在楼子里砸重金和小倌儿胡搞的事就传遍了京城,一时间璞王断袖这事儿,断的人尽皆知。

白蒙书一个专管司文断案的小包公,一朝错算了本王的喜好,还递折子面了圣,告了一纸糊涂状后自觉尴尬。

他性子又是个不肯折屈的文人脾气,当即臊了就要告老还乡。

皇上大抵也觉得他术业不精,竟准了。

本王觉得他挺糊涂,为这屁大点子事情就丢了乌纱,忒不值当的。

是以临他还乡前本王前去送了一送,意欲宽慰他两句。

告诉他回了乡亦可开设私塾学堂,继续为我朝的司法公正孵化人才。

无奈他却以为本王是去嘲讽他的,当即修下长书一封于世人。

先是骂本王如何昏聩,如何混账,如何叫人不齿。

后是在字里行间将自己比作陛下手中一支蒙了尘的判官笔,又将本王比作阎罗殿里的缠人小伥鬼。

我看着那长书笑了几回,只觉得这人业障不小。

正忆着这个往昔,侍书和茉莉便进来了,她俩便是本王当年买下的那两姊妹,侍书是姊姊,茉莉是妹妹。

侍书初来王府时,常偷偷摸摸去看本王书房里诗经礼记。

我见她好学,便准她伺候笔墨,许了她侍书这个名讳。

偶然看见什么新奇有趣的侠客传记,也状似无意的落在书案上。

她洒扫完左顾右盼见四下无人,才小心翼翼捧起那传记来读。

直至她看的一双眸子缓缓睁大,渐渐得了书中趣味,本王才心满意足的离去。

小丫头,世间好书何其多。

诗经礼记端庄持重有什么趣儿?女工女德规训之言又得什么好?

都是假的。

人在世间活法万万千千,且看书中刀客剑客江湖快意,痴情男女慈悲蹉跎。

岂不比那起子正经书有嚼头?

茉莉的名字则来的更妙,璞王府中原是没有花草的。

不想两姊妹进府那日,邻居园中一支茉莉竟爬墙进了王府。

茉莉爱花草,一时看的心热,却因刚进王府,捏不准我的脾性,不敢来我这里讨银钱买花种。

只得在夜里悄悄将那越了界的茉莉枝子剪下了墙头,扦插在王府花园中,日日浇水侍弄,以待花开。

那夜茉莉剪花之时,恰逢本王醉了一口小酒回府,见她身子薄薄曳在一宵晚来风中,茉莉香气缠人好似她鬓角青丝。

我扶着回廊柱子,被这一幕少女剪花的妙景美痴了。

只叹古有黛玉葬花凄艳哀绝,今有茉莉剪花明艳如诗。

是以,取了茉莉二字给了妹妹。

两姊妹立在翡翠厅中,脸上都有哀色,我不知缘由便问:“怎么都垮着脸?喜兴街的米糕又卖完了?”

侍书垂着头一抹眼睛:“王爷若至边关守疆,侍书愿随军而行侍奉左右”

茉莉见我便忍不住了,哭的直抽抽,听了问书的话狠狠点头。

“我也一样!我也一样!”

我叹了口气,心道原来是为了此桩。

“你二人随我去了边关,王府怎么办?”

侍书皱了眉头:“梁管家会......”

我摇了摇头,打断了侍书的话。

“梁管家年迈,总有力尽之时,况,本王此行若无归期,叫你姊妹二人何去何从?且守住王府好好过活,年纪到了便寻婚配,以璞王义女的妆奁出门子罢”

侍书闻言,眼泪终是掉了下来,还欲再言,我摆了摆手挡了。

“三个月后才走,你俩哭也不急这一时,下去吧”

“......”

本王以为出发守关前的三个月,将是清汤寡水的三个月,毕竟这厢才被罚去戍边,不大好再去逛楼子顶风作案。


却不想只在府中闷了十来天,就接到一封令本王闻之色变的长信。

华将军年至花甲,壮年时在沙场上落下的旧疾今秋又复发,且发的很是凶猛,现下人已经下不来榻了。

弥留之际托人送来这一封长信给本王,信中先表他与母妃托孤救子的情义,后讲自己戎马一生却敌不过岁月如刀的憾恨。

最末最末,才讲出一件极要紧的事情。

华将军的独女小千金华馨尚未婚配,华夫人又走的早,华将军同华夫人伉俪一生,至死不肯续弦。

如今偌大一个将军府,眼看着就剩华馨一个孤女了。

别说是自己的亲女儿了,便是旁人家的丫头,落这么个孤苦伶仃的下场也叫人唏嘘。

华将军所托本王的,便是叫本王娶了华馨。

将军府无子,后嗣断绝。

华馨没了老将军便彻底没了依靠,唯有寻个高门贵户嫁入,方可免外人闲话,名声洁净。

这个道理本王是想得通的,可本王一个断袖,华将军还让自己的独女来嫁。

他老人家是怎么想得通的,本王就有些想不通了。

我看罢了长信,纵马便进了将军府。

华将军于我恩同再造,从前为避结党营私之嫌,我从不敢轻易登门。

如今人之将死,我再不来便是忘恩负义。

将军府中一如当年,前院儿兵器架子已经有了些霉斑铁锈,府中花草不茂,却有大开大合的疏阔之感。

府中来人迎我进了华将军房中,房中药香扑鼻。

我深吸了几鼻子,便知药里掺了参片鹿茸,这两味都是吊命的药。

心里顿时哀恸起来,曾经威风凛凛的大将军,如今也到了药石吊命的境地。

我伏在床边,下人皆退,华将军靠在厚褥上,眼皮抬阖都十分沉重。

曾经握弓弄枪的一双铁手,此刻竟颤的抓不住东西。

我抬手牢牢握住华将军的手,眼里雾气积蓄,却不敢在榻前落泪。

只见华将军嘴里嗫嚅:“子......子戎......帮帮.......帮帮馨儿......别叫人......欺负她......”

我仍记得那天,自己痛哭着跪倒在华将军旁边,世上最后一个疼爱我的长辈辞世了。

他生前本该有加官进爵的机会的,却因救下了我这没出息的皇子,生生断送了自己晚年的官运。

他原该有一份配享太庙的尊荣,此刻却只得一副宫中送来的薄棺。

我哭的上气不接下气,原以为离了宫闱便不会再有伤心欲绝之事。

如今想来,俱是孩子想头,世上伤心事又怎会因为身处何地而断绝?

华将军的身后事是我操持的,操持的极风光,喇嘛和尚请了足三百,经幡经帛烧了上千卷。

后来那场葬仪上最不体面的,是宫里赐下的薄棺。

华馨已有十六,身姿袅袅,只因是独女,幼时被华夫人和华将军宠爱太过。

身上非但没有将门虎女的气势,反而是个柔弱娇贵的小姐性子。

华将军丧事办罢,华馨穿着一身孝服不肯脱,红着两只兔子眼睛泪汪汪的望着我,抽泣一声,身子便抖一下。

此情此景挺合“女要俏一身孝”这话。

如果她手里没拿那把剪刀的话......

“我......我不嫁你!我只嫁唐骄!”

我坐在将军府的花厅内,看着眼前以死相逼的华馨,忽然有些头疼。

“本王知你俩青梅竹马,可唐骄代父赎罪远在南疆,期限不满便不能行婚配之事,你已有十六,还能等他到何时?”

华馨银牙一咬,手中剪刀直直抵上自己那一截儿白颈子。

“我便学那王宝钏!苦守寒窑十八年!总归要等到他回来的!”

“......你这话能把你爹气活过来”

那王宝钏什么下场?

吃了十八年野菜,当了十八天皇后。

世上最傻的女人也傻不过她,这笨丫头还拿她当个表率,真是糊涂。

最终,华馨是被本王一掌劈晕带回王府的。

醒来之后一番哭闹自然是少不了的,好在侍书嘴上利落,动之以情晓之以理,日日相劝。

终是劝的华馨丢了剪刀,接受现实。

一日本王在书房中临摹字帖,墨刚研罢,华馨便进来了,侍书见华馨似是有话说,行了个礼便退下。

华馨立在书案前,见本王没有先开口的意思,便自顾自寻了个凳子坐下。

“我们约法三章!”

我闻言没抬头,只专心描着字帖,这帖子寻来不易,描不好就糟蹋了:“哪三章啊?”

华馨脸一红:“我虽嫁你,可......你我不能有夫妻之实!”

我乐了:“这你放心,本王视女色如粪土”

“你!”华馨娥眉一竖,似乎想破口大骂,开口的瞬间却又觉得自己不占理,一时骂也骂不出口。

字帖拓过一半,我觉得腕子有些酸楚,便抬了头,见华馨坐在凳子上,脸上又是泪盈于睫。

唉,你倒委屈上了。

罢了,谁叫本王是那个七尺长的汉子,哄两句就哄两句吧。

“华馨,你可是觉得华将军明知你与唐骄青梅竹马,却还将你许了我,这事儿伤了你们的父女情分,还伤了你此生姻缘?”

华馨脸上清泪两行,倔强道:“不然呢?”

我搁了笔,扯了个凳子坐在华馨旁边,苦口婆心道。

“华馨,你可知华将军为你打算到了哪一步?唐骄是罪臣之子,你嫁过去必要留在南疆,南疆苦寒,冬日手脚生疮,夏日蚊虫成群,你如何挨的长久?若你不嫁唐骄,嫁了京中官宦人家,如今华将军过世,将军府已然失势,你可知寻常人家的后宅里,女子娘家失势无人撑腰,会是怎样的下场?”

华馨不语,只呆呆看着我。


我再叹气,又道:“本王知道自己的名声不好,又是个没大权柄的闲王,可璞王妃这三个字实是你最好的出路,你入府月余,本王可有轻薄于你?府中下人可有欺凌于你?华馨,本王许你心里记挂着唐骄,若当真有一日,他代其父偿完了罪孽凯旋回京,本王即刻写和离书成全你二人竹马之情,华将军深知能做到这些事的只有本王,是以临终相托,以命做保,盼你能入得璞王府,你父爱子之心,你可悟的明白?”

这番劝人的话实在冗长,话罢我起身找茶润喉,华馨却先我一步,将茶盏敬送我手中。

我将茶饮尽,华馨却盈盈一跪。

“华馨不知王爷君子如斯,是华馨......华馨......”

我摆了摆手,将人搀起来,发觉华馨身量其实不高,也就刚及我肩膀,还是个孩子面貌。

唉,丧母丧父,孤苦无依,何须再让她同我赔罪。

“你且好好在府中过日子,除却你带的两个陪嫁丫头,府中只有梁管家和侍书茉莉,既做了璞王妃,府中人手银钱皆由你调动,万事以不委屈自身为先,就再好不过”

华馨闻言又在书房里哭了一刻钟,只说自己不该疑我,哭完才且愧且心安的走了。

我看着书房外初见长势的茉莉枝,一时觉得这空之又空的璞王府,好似也有了一丝烟火气息。

华馨听了我的劝,又得了王府的管家权后,便好似换了一个人,先是采买了两房厨子,一房做菜一房做点心。

又雇了两个花匠,四个轿夫,八个小厮,十六个护院......等等。

我望着府中人才济济的景象,觉得自己那句烟火气的感叹,还是叹早了。

这一日晨起,茉莉打发我穿衣用早点后,华馨便穿戴着一身翠绿宫装进来了。

“王爷,华馨悟了”

我皱了眉头,怕她死志未灭,还挺担忧的问了一句:“悟的什么?”

“华馨既入王府,便该将王府操持的风生水起,将日子过的欣欣向荣,如此,方不辜负爹爹的爱子之心,日后我嫁了唐骄,再去管家也是熟手”

“......”

谢谢你啊。

华馨的确说到做到,府中花园那眼活泉,被她叫来的匠人装点的如同仙境,雾气袅袅升腾在各色花草丛木间。

就连府中下人,也被华馨调理的十分乖觉,人人都穿统一服制,女着翠绿,男着暗红。

本王每日睁眼看着这些个红男绿女,心头滋味颇为复杂,却不忍心打击她的积极性。

罢了,爱怎么折腾怎么折腾吧,只要不再想着自戕,本王就算对得起华将军了。

这一日天气晴好,华馨拉着侍书茉莉还有自己的两个陪嫁丫头,上街去裁缝铺子里缝制冬衣。

本王端着点心厨房送来的一碟子点心,窝在翡翠厅里斗蛐蛐,点心酥软,蛐蛐凶猛。

日子过得着实舒坦。

可惜神仙日子大抵都不长久,三个月时光如同白驹过隙,府中已被华馨打点的花团锦簇。

出征那日,秋高气爽,府中乌泱泱一片人跪在翡翠厅内大动哀声。

侍书茉莉自不必说,华馨如今已对本王改观,也湿了眼眶,还有一干叫不上名字的小丫鬟也跟着哭哭啼啼。

本王一时竟不知此番是出征还是归西。

哭声听久了头疼,我便逃也似的出了王府。

府门前枣红马匹连着马车,马车上又垒着八口柳木箱子。

里头有我日常的穿戴,还有茶器酒器兵书兵刃。

我翻身上了马,华馨追了出来,仍旧一身绿裙摆,俏生生站在马下,从袖中掏出一个描金漆的蛐蛐罐儿。

“王爷此行山高水远,这个蛐蛐儿是华馨昨日买的,一为王爷解闷儿,二为向王爷致歉,从前华馨不懂事,对王爷多有误会,如今知王爷待华馨极尊重,华馨已在心里把王爷当做亲哥哥,戎哥哥此番出征必定武运昌隆,守我国邦!”

我伸手摸了摸她的头,俯身贴在华馨耳边。

“谢你的话,也谢你的心”

策马扬鞭,自御街打马到城门。

出城一刻,我回眸望了一眼这座繁华无双的都城,不觉一笑。

哥哥这个皇帝做的其实很好,我没有不放心的。

人生来便是飘萍一片,从前飘在京城之中,如今去关外飘一飘也好。

去至关外的路走了月余,路上一直松松散散,两千轻骑跟在本王身后也松松散散。

一左一右两个副将也不多话,只是扎营休息时会暗戳戳盯本王一眼,而后再窃窃私语一阵儿。

然,本王心里还有一桩心思没有了去,暂时顾不上他俩在窃窃私语什么。

那位楼子里的付桐公子,时至今日也未寻到。

一日寻不到,本王便亏心一日,也不知这桩孽债,何时才能填平。

军马行至玉门关时,本王心里还是很惦念京城中事,直至看见玉门关本关,才惊觉自己已身在关外。

勒马停在关口,我看着眼前景色,默默叹了口气。

玉门关啊玉门关,好荒凉的一个关。

漫天沙尘,不见绿州。

一个关口贸易之处,此刻竟连个人烟也无。

虽有几间泥筑的小商铺和野栈,也冷清的不见炊烟。

我伸手招了副将辛乔,辛乔夹了马肚子行至我跟前,我问道:“咱们今晚......住哪儿?”

辛乔狐疑的看了我一眼:“回王爷,自是就地扎营”

我更狐疑的看了他一眼:“守将府何在?”

辛乔明显是愣了一下,静静看了本王半刻钟。

“回王爷,玉门关风沙极大,地皮多有砂砾不宜建府,前头的小土堡便是守将府了”

“......”

行。

小土堡就小土堡。

本来么,借戍边之名行流放之实,有个小土堡已经很好了,总好过本王黄沙覆面。

我带着众将士扎营守关,将自己的中军帐设在了这间小土堡之内。

世人都说由俭入奢易,由奢入俭难,可我却意外的习惯了边关的生活。

即便这里没有贴心的侍书茉莉,没有有名无实却活泼可爱的小王妃,没有王府中那些人面花面。

我却还是习惯了。

网友评论

发表评论

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