的攻城方向和兵力分布,灵活调整城墙上的防御力量。当叛军集中兵力攻打东门时,他立即调遣其他城门的部分士兵和投石机支援东门,使东门的防御更加坚固。
战争前,李光弼发布告示,严明军事纪律,禁止士兵扰民,违令者严惩不贷。城中百姓也积极配合,自发组织起来维持城内秩序。叛军虽然纪律较为松散,但在史思明的严厉督战下,也有一定的秩序。
在漫长的围困过程中,李光弼一边坚守,一边寻找反击的机会。他发现叛军在攻城多次受挫后,士气逐渐低落,且营地防守出现了一些漏洞。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,天空中乌云密布,伸手不见五指,城外的平原上一片死寂。李光弼挑选了五百名精锐士兵,组成了一支突击队。由将领李晟率领,这些士兵个个武艺高强,擅长夜战。他们悄悄地出城,向叛军营地摸去。
当突击队接近叛军营地时,李晟一声令下,士兵们如鬼魅般冲入营地。他们先是用弓弩射杀了叛军的哨兵,然后挥舞着长枪,与叛军展开近身搏斗。叛军在睡梦中被惊醒,顿时陷入了混乱。史思明在主营中听到喊杀声,急忙组织反击,但在黑暗中,叛军难以辨别唐军的虚实,一时间阵脚大乱。
此役,李光弼成功保卫了太原城。唐军缴获了叛军部分攻城器械和粮草,这些物资极大地补充了太原城的军备。叛军损失惨重,史思明被迫撤退。唐军斩杀叛军数千人,俘获数万人,这些士卒经过甄别后,部分被编入唐军,增强了唐军的实力,部分被遣散回乡。太原城在李光弼的坚守下得以保全,李光弼也因此战声名远扬。他的名字成为了大唐的希望之星,激励着更多的唐军将士奋勇抵抗叛军。叛军则因这场战败,士气受挫,北进的计划被打乱,内部也出现了一些矛盾和分歧。这场太原保卫战,不仅是一场军事上的较量,更是一场意志与智慧的博弈,它在大唐的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,成为了安史之乱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。
第四章:河阳之战 唐朝的曙光
公元 759 年,大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