周瑜心中一慌,额头上冒出了汗珠,但仍硬着头皮说道:“吾自有考量,照此行事即可。”
尽管他嘴上这么说,心里却在打鼓,担心自己的错误会带来严重的后果。
私下里,周瑜抓紧时间研究诸葛亮过往的谋略和决策,努力弥补自己的不足。
他常常在深夜翻阅兵书和战策,试图理解诸葛亮的思维方式。
然而,诸葛亮的智谋高深莫测,周瑜常常感到力不从心。
另一边,诸葛亮在东吴也面临着相似的困境。
东吴众将对他的变化感到困惑,尤其是在军事会议上,他的一些决策与周瑜以往的风格迥异。
“都督,此举是否过于冒险?
与您往日之稳重不符啊。”
黄盖忍不住问道。
诸葛亮面色不变,心中却在快速思考应对之词:“兵无常势,水无常形,此乃随机应变之策。”
但他知道,这样的解释并不能完全消除众人的疑虑。
为了更好地融入东吴,诸葛亮花费大量时间与东吴将领交流,了解他们的性格和作战习惯。
他耐心地倾听着每一位将领的意见,试图建立起信任和合作关系。
同时,他也在暗中观察东吴的军事布局和资源调配,寻找可能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方向。
在生活方面,两人也遇到了诸多麻烦。
周瑜不适应诸葛亮简单朴素的生活习惯,他看着那简陋的居所和粗茶淡饭,心中抱怨不已。
“这孔明也太过清苦,连个舒适的卧榻都没有,这日子怎么过?”
周瑜忍不住对身边的侍从发牢骚。
而诸葛亮对周瑜身边的众多侍从和繁琐礼仪感到头疼。
每次出行都要前呼后拥,各种规矩让人应接不暇。
“如此多的规矩,真是麻烦。”
诸葛亮暗自叹气。
尽管困难重重,但他们都明白,此刻不能露出破绽,否则后果不堪设想。
他们不仅要承受众人的怀疑和指责,还可能影响到孙刘联军的团结和赤壁之战的胜负。
随着时间的推移,周瑜在蜀汉逐渐摸到了一些门道。
他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实践,能够较为